Search

#生活中的農業 消費者跟農民想的不一樣

●就算是29元的白蘿蔔,也要在低溫保鮮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生活中的農業 消費者跟農民想的不一樣

●就算是29元的白蘿蔔,也要在低溫保鮮架上販賣,才顯得新鮮實惠。消費者要的是新鮮、安全、以及方便處理的農產品,「俗勾大碗」反而不一定討喜。

💢『產地一斤5元,為什麼超市買15元,該不會是通路商在剝削農民?』
.
.
.
🤓10元的價差中,除了運費、工人、紙箱,到通路裡貨、分級、陳列設備、甚至行銷...都是價差的成本因子,因此討論產地和貨架上的價格差異通常沒有多大意義。也有人主張「通路該用合理價格收購農產品」。

◎隨著消費型態、飲食文化、甚至國民健康的改變,所謂『合理的價格』不再只取決於主觀蔬果的品質,「消費者對貨架上產品的好感度」,例如份量合適、潔淨包裝、陳列環境、甚至隨著節慶的氣氛等等。

這也意味著俗溝大碗、帶土的、大欉的在產業鏈中能利潤越來越少,因此對農民來說「適當對產品分眾行銷,才有機會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穩定獲利。」

🤣話說回來,賣場應該優先保鮮水果啦,是否搞錯了優先順序!


Tags:

About author
商業合作請洽 [email protected]
科技農報致力於【打破科學語言的文字障礙,以科學分析農民的經驗談,分享輕鬆活潑的農業知識。成為華文地區第一個提供國際農業科普知識的資訊平台】
View all posts